English

韩寒与霍尔顿

2001-01-2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韩寒并不是反对学习文化,而是对教育体制,以及围绕着这个体制而运行的社会各方面、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,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。尽管有些思考并不成熟,但是他的勇气是耐人寻味的。

当然他的行为也不大太容易被他人所效仿,因为韩寒本身的文化素质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的,他的知识面远远超过一般在常规教育下培养出的“三好学生”,以他这个年龄所著的二本书《三重门》和《零下一度》,虽然说不上是文学经典,但可以称得上是对“素质教育”的真切呼唤。这使我想起了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,书中的霍尔顿也是现行教育制度的反叛者,他四次被学校开除,就是因为学校老师和他的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“出人头地,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的凯迪拉克”,这和我们今天的学校所灌施的读好书、考好试是为了读名牌大学,将来可以赚大钱、出国,不是如出一辙?霍尔顿不愿同污合流,自然也就无法好好念书,而且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,他又无法找到精神寄托和崇高理想,因为他看到的是势利的伪君子、看到的是庸俗、虚伪的世道,他想反抗,但又找不到出路,最后能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当一个“麦田里的守望者”上。

韩寒和霍尔顿属于同年龄的青少年,虽然各自所处的国家不同、体制不同、时代不同、社会环境不同,但他们相同的是对功利性的教育体制的反抗。教育是为了什么?素质教育又意味着什么?我们往往只强调教育对人的技能的提高,比如识了字,懂了知识,就可以掌握技术,就有了赚钱的资本,而根本忽视对人的智慧的掌握、对精神世界的充实、对社会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,因此我们的学生最终只能成为“机器人”式的人类,虽然有高深有技术水平,但缺乏人应有的感情、心理素质;人文素质、以及思想道德境界和精神内涵,如此下去,我们的世界真的会成为一个没有爱心、同情心、人情的,而只盛行惟利是图的冷酷的世界,那将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景象。

(苏州市吴县市农业机械公司 唐亮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